讓孩子專心的方法閱讀心得:
兒子還在學步時很會爬,爬得快也爬得高,根據專家理論,會爬的孩子腦筋也特別發達,當時暗自高興兒子天資稟賦化解高齡產婦對孩子身心健康的憂慮。
然而事實不然,學齡前講故事給他聽,魂不守舍,沒幾分鐘就溜走了,小學好動與日俱增,狀況頻仍,逗弄同儕,上課不專心,不愛閱讀,家規也無法制止這匹脫韁的野馬。
有一天他發生狀況令我抓狂,我一付超級火大的表情,孩子知道闖禍了,甘願接受處罰跪在廁所的塑膠墊上(事先約定好的),裸露膝蓋跪在硬網上很不舒服,我嚴肅地告訴孩子,絕對嚴格執行,倘若狡猾不守規矩跪著,加長跪的時間。
過了15分鐘,故意到廁所洗滌,孩子仰頭看我,不敢抱怨乖乖地接受處罰,我告訴孩子「跪著挺無聊的,給你一本小說看,看不看你自己決定,不看還我,好好地跪完3小時」
記得我給他的是湯姆歷險記,看著看著,很專注地看著,我故意跟他說要上廁所請移到外面跪,孩子目不轉睛渾然忘我,我說了三次,他卻邊看邊用膝蓋走路在門邊跪著,著迷的程度未曾有過,跪了約莫30分鐘,獎勵他的守法,改為坐在地上看書,從此兒子愛上閱讀,看完後還要一本。
雖然有一系列東方出版社兒童讀物,以及小魯少年閱讀書籍,兩位女兒從這些書籍得到幻想的童年,我不會一下子塞給他一整牆的書。一本本的給予,養成愛書惜書,從閱讀得到好奇心與幻想力的品味帶領他從頑童蛻變成知書達禮的孩童。
讓孩子專心的方法很多,適當的時機拿捏,不可以人云亦云,方法的框架要考慮成因的背景,才能事半功倍。
感謝wonder 提供這篇文章,轉貼在格子裡與大家分享。
主旨:親子之間∼ 12招讓孩子更專心
孩子老是不專心、坐不住,不一定是過動兒。父母如何幫他集中注意力?
摘自康健雜誌101期(2007/04)文.張靜慧
資深廣告人孫大偉曾說自己小時候「八成是個過動兒」,媽媽說他「屁股是尖的,永遠坐不住」,他也因此挨了不少罵。動起來像脫韁野馬、話匣子打開停不了、做事虎頭蛇尾、常常「神遊太虛」……面對這樣的孩子,父母不免懷疑:我的孩子有什麼問題?是不是過動兒?其實,孩子看起來坐不住、讀書做事心不在焉,可能是表象,家長需要發揮「名偵探柯南」的精神,去觀察、了解真正的原因,例如:
1.孩子的大腦還在「施工」台北馬偕醫院精神科醫師臧汝芬說,注意力、抑制衝動的能力跟大腦前額葉的發育有關,而大腦要到20多歲才會完全發育成熟。也就是說,小朋友的大腦還在「施工中」,注意力自然比較短。小學年紀的孩子如果讀書寫功課2、30分鐘,就會想做點別的事、起來動一動,是正常、可以接受的。父母如果期待孩子可以像大人一樣,坐下 一兩 個小時專心做事,其實是不切實際、強人所難的。
2.過度學習,資訊爆炸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教授洪儷瑜說,很多父母叫孩子天天去補習、學才藝,可是孩子根本沒辦法消化、吸收那麼多東西,表現出不專心並不奇怪。「孩子明明只吃得下半碗飯,父母卻硬要塞給他一碗,最後他什麼也吃不進去,」她比喻。
3.學習內容不適合孩子的程度或興趣學習內容太難、太容易、不符合興趣,讓孩子跟不上或覺得沒有挑戰、無聊,都會讓他無法專心。家長可以跟老師討論如何調整學習內容、進度及方法。
4.動態的學習太少洪儷瑜說,小孩(尤其是男生)本來就需要較大的活動量,但現在的小孩太多時間都在坐著從事靜態活動(看電視、打電動、補習),過多的精力無法發洩,就容易顯得躁動不安。「有足夠的活動,特別是戶外活動,對提升注意力,甚至整體智能發展都有幫助」她說。幼小的孩子尤其需要探索式的活動(例如觀察自然生態或大人的活動),「探索、摸索是孩子學習非常重要的方法,因而他們會顯得比較靜不下來,可是這個重要歷程卻被大人忽略,直接要他們坐著去看參考書上的答案,」洪儷瑜感慨。
她小時候在鄉下自己摸索怎麼編稻草,到現在都還記得;自己摸索學到的東西,想忘都忘不了;別人塞給你現成的知識,拚命記卻都記不住。」
5.父母管教不足或不當台北教育大學兼任教授王淑俐去演講時,常有聽眾帶著小孩一起來,卻不約束小孩,任由他們在演講進行時跑來跑去、大聲喧嘩。「很多孩子該靜的時候靜不下來,該動的時候動不起來,」她建議父母,從小就要教孩子在什麼地方應該安靜,什麼地方可以說話、走動。如果帶孩子去公共場所,可事先準備一些書、小玩具,讓孩子練習自得其樂、不干擾旁人。
6.生理或心理問題孩子放學回家,可能餓了或睏了,就不容易集中精神。過敏的症狀,如皮膚起疹子、發癢、流鼻水、鼻塞,也會連帶使孩子不能專心。心情不好、壓力大等心理因素也會造成不專心。
7.藥物副作用有些感冒藥、抗過敏、氣喘或癲癇藥物會讓人昏沈、嗜睡、注意力無法集中,可以請教醫師能否換藥。
12招提升注意力如果孩子不專心並不是以上因素造成的,可以參考下列方法提升注意力:
1.營造適合讀書的環境.書桌、書架整理乾淨整齊,玩具收起來。書架上課外書跟教科書分開放、分科別放,而且只放這學期的書,用過的書收起來。.房間不要有電腦、電視、電話。.文具準備齊全,不要臨時東翻西找。.父母不要變成「干擾源」。例如在門外大聲看電視、說話、走動,或一直探頭「關心」孩子寫功課的進度等等。
2.作息規律注意力不足的孩子特別需要父母幫忙建立規律的生活。例如起床、讀書、睡覺時間都可以固定下來,週末可以稍做調整。也可以協助孩子訂讀書計畫。如7:30∼7:55寫
國語習作,休息5分鐘;8:00∼8:25溫習數學。每做完一項就打勾。訂計劃可以讓孩子知道今天有哪些事要做,學著分配時間;看到勾勾愈來愈多,孩子也會有成就感。
台灣師大特教系教授洪儷瑜建議,在孩子上課期間,家庭生活的節奏盡量有規律、簡單一些。她看到有些小孩放學後要趕5、6個活動:去安親班、才藝班、去奶奶家吃飯……,衝衝衝、趕趕趕,小孩缺乏規律的生活讓他可以自己學習安排活動、學習計劃做完一件事。
3.找到讀書的黃金時間親職教育作家李國英小時候曾經成績不好,後來有位大哥哥教她,把每天做每件事開始和結束的時間都記下來。一星期後,大哥哥和她一起討論這份作息紀錄,才發現她在洗完澡後才比較有精神,是讀書的黃金時段,後來她試著放學後先洗澡,果然學習效果好得多。
4.漸漸延長專心時間一開始孩子只能專心10分鐘,可以鼓勵他「要不要再多5分鐘」,慢慢延長到可以專心15、20分鐘。不要一開始就訂高標準。可在書桌前放計時器或鬧鐘,幫助孩子了解自己目前的功力。
5.手到口到讀書時寫筆記、劃重點、唸出聲來,都有助專心。
6.讓大腦喘口氣台灣師大特教系教授洪儷瑜說,人要一直保持專心其實會累,專業的口譯人員每15∼20分鐘就要換班,就是要避免過度專心造成疲勞,工作反而出錯。因此,讓孩子每讀書半小時到40分鐘,就起來活動5到10分鐘,是很必要的。「要求孩子整天時時刻刻都要專心,不讓他放鬆,不見得有利學習,」她說。台北教育大學兼任教授王淑俐建議父母要改變「讀書愈久,效果愈好」的想法。與其要求孩子在書桌前坐得久,不如要求他們有效率:在有限的時間內,把該做的事做完、做好。如果孩子半小時就可以完成功課,父母就沒有理由硬要他們坐一小時。
7.驗收學習成果著有《教出學習力》的台大化工系教授呂宗昕建議,當孩子「宣稱」讀完書或做完功課,父母不妨抽查、抽問一下,如果發現孩子只是敷衍了事,應要求孩子補齊。幾次下來,孩子就會知道,專心唸書只要用很少時間,心不在焉卻要付出幾倍的時間,聰明的孩子自然會選擇專心。
8.節制使用「三電」洪儷瑜指出,電腦、電視、電玩雖不會直接導致注意力不足,但孩子習慣了充滿聲光的刺激,就不易靜下來品嘗書本的知識。「習慣了重口味食物,就不愛吃白飯,」她比喻。
9.保持好心情台北馬偕醫院精神科醫師臧汝芬說,大腦中負責注意力與情緒的部位接近,「情緒會直接影響注意力。」成年人如果情緒低落、煩躁、沮喪,就很難集中精神,孩子也是。如果孩子在學校遭遇挫折,情緒有異狀,爸媽要試著去了解,幫孩子解決;也不要孩子一進門,就不停嘮叨、責罵,把孩子的心情「碎碎唸」到谷底,做什麼事都會顯得散漫。
10.了解孩子的氣質每個孩子天生的氣質都不同,需要的學習方式和步調也不同。例如有人是「慢吞吞型」的人,可是現在整個社會的步調都快,別人就會覺得這個人有點「恍神」。事實上,他不見得有問題,「他只是需要發展適合他的生活和學習方式,」洪儷瑜指出。父母的角色,是觀察、了解孩子的氣質,幫助他發展適合的學習方式。有些孩子的確天生注意力就短,如果他只能專心10分鐘,可以用「少量多餐」的方式學習:把作業拆成幾部份,分次完成。
11.把學習變有趣有時候孩子不專心,是因為內容或教學方法單調,引不起興趣。老師、父母需要用點心思,把學習變成有趣的事,例如戶外觀察、動手操作、遊戲等,或把長的學習分段進行,不要讓過長的學習造成注意力疲乏。但是洪儷瑜提醒,學習方式活潑固然可以引起興趣,但也不能太過頭,「靜態的學習還是有必要,最好靜動學習活動穿插,不要讓學習過膩或偏食了。」香港學界已在檢討,近年實施開放教育,用許多闖關遊戲取代傳統教學,孩子玩得很高興,但到了高年級,卻發現他們缺少基本的讀寫、計算能力。「反覆練習是有效學習必要的條件,無聊的東西不一定不好,」她說,例如學英文的第一步,一定要把最基本的26個字母學起來;如何把無聊的活動變有趣,也是值得孩子學習的技能。
12.遠離「不專心」食物您家孩子速食、甜食不離手嗎?這可能也是造成不專心的「兇手」。營養師趙思姿在《營養IQ》一書中指出,攝取不當的食物常是造成頭腦昏沈、反應遲鈍的主要原因,這些食物包括:氧化食品:各種油炸食品(炸雞、薯條、炸過的泡麵、甜不辣、洋芋片等),以及肉類脂肪、豬油、植物油等,若經過油炸等不當處理,會讓食物中含有大量過氧化脂肪,破壞頭腦的靈活。精製加工食品:飲料、奶昔、冰淇淋、點心、零食、糖果等。這類食物在加工過程中營養流失,加入大量精製的糖,會影響腦部運作。含咖啡因飲料:如可樂、咖啡、紅茶。少量咖啡因有提神效果,但過量會讓人躁動不安。
附:我家孩子是「好動」還是「過動」?
許多家長常詢問,究竟孩子是正常的好動,還是困擾的過動。確定是否為過動症,必須要由精神科(或兒童心智科)醫師進一步檢查及診斷。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簡稱過動症或ADHD)是一種先天症候
通關密語是?望天空 空望天 天天有空望空天。寧靜致遠~音樂使人怡情,歷史使人明智,詩詞使人巧慧,算學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像天上那顆啟明星,既然是在眾星黯淡的清晨,依然執著的閃亮于天空中,無論什麼樣的人都要仰視他,無論什麼樣的事,也無法影響他
2010年12月31日 星期五
孩子頂嘴
感謝wonder提供《如何有效處理孩子頂嘴》親子互動關係話題,讀完這篇文章我個人的見解如下,另附原文於後與大家分享
要想了解孩子內心世界,就要製造討論話題的機會,一昧的制止孩子發言,孩子只會化明為暗,撒謊或是冷漠。不必擔心孩子頂嘴,大人與小孩最大的不同點就是耐性,如果你的耐性被孩子擊垮了,也就是說你比孩子沒有耐性,或亂了性子,父母出言不遜,親子關係惡化,你就是不及格的父或母。甚至孩子知道你沒耐性的弱點,孩子想達到目的只要驢你幾下,你肯定投降。孩子頂嘴激怒你,你反而要心平氣和跟孩子打太極,孩子耐性崩潰,只好唯父或母命是從。以後也不敢再跟父母驢一些似是而非的要求。
頂嘴是個負面的字眼,孩子社會經驗不足,不懂得隱藏、美化語言,想法單純毫無心機,話語經常脫口而出。孩子的行為或有桀驁不馴口語帶有乖張失禮,父母就要反躬自省,孩子的學習對象來自父母平常的處事態度。如果孩子的說話語氣和態度學自同儕間相互感染,我會對著孩子說
「你需要這樣跟老媽(老爸)講話嗎?」
「你這樣說對你有什麼好處?」
「當我知道你有這樣的想法,我覺得…(很難過、很失望、很奇怪…),因為…」 這是『我訊息』的基本句型,親子間要經常使用。
「我覺得你的想法很特別(和我想的不一樣,和一般不同…),要我同意你的看法,請你說服我」
「如果你提不出任何原因,請你照著基本道理做」
「我覺得….」(同理心的說法)
孩子伶牙利嘴,自信,抒發己見,這樣的孩子進入學校、社會團體有他們的領袖魅力,學習力強,有團隊組織能力,這不也是當家長的期望。
摘錄自《如何有效處理孩子頂嘴》
奧黛莉.瑞克、凱珞琳.克勞德◎合著 茂出版社出版
無論是哪一個年齡層的孩子,口語上不禮貌的表現對於家長、保姆和老師來說,都是相當困擾且令人沮喪的行為問題,不但會阻礙親子間正常的溝通管道,對孩子將來的人際關係與心智發展,更會造成不良的影響。聰明的父母不妨和我們分享一套簡單明確的四步法,除了能有效終結孩子頂嘴的行為,更有助於恢復學齡前到青少年親子關係的平衡發展。
處理頂嘴的四步法-孩子頂嘴時,可以採取以下幾個簡單的步驟來處理。
步驟 1:首先,作家長的必須要知道什麼樣的行為算是頂嘴。判別的方法很簡單:如果孩子的行為讓家長覺得傷心、難堪、惱怒甚至無助,那麼這樣的行為就是頂嘴。
步驟 2:接下來是選擇正確的應付代價。家長平時就應該先想好頂嘴行為的應付代價,而非臨時決定。例如當孩子做出無理頂撞父母的行為時,最理所當然應付的代價,就是禁止他去做他喜歡或事先計畫好的事情—不准去看電影或不許去朋友家。
步驟 3:再來就是將應付代價付諸實現。例如媽媽必須告訴孩子他不能去朋友家玩,然後平心靜氣地對孩子說,他出言頂撞的舉動讓媽媽得花許多時間、精力和愛心來處理,這種行為非常要不得,所以他今天不准去朋友家玩。如果孩子對媽媽的這番話表示強烈的抗議(通常都會如此),那麼媽媽就應該採取下一個步驟。
步驟 4:處理孩子頂嘴的第四個步驟是對孩子的憤怒抗議置之不理。媽媽一開始應不去理會孩子的抗議,繼續做自己的事,如果孩子依然不肯罷休,那麼媽媽應該冷靜地把正在大聲抗議的孩子帶進房間,讓他一個人獨自留在房裡,不給他任何機會和媽媽討價還價,迫使媽媽改變心意。
對某些家長而言,以上這四個步驟看起來或許很容易執行,但對於那些過度溺愛孩子的家長來說卻是一大挑戰,必須要有很大的決心、經常的練習和堅決的自制力才能完成。其中的一個大難題在於,現代的父母都想成為孩子的好朋友,而非扮演老師或上司之類的權威角色,但是他們很難了解,有時候孩子根本就不想當父母的好朋友,反而會像典型的叛逆少年一樣,刻意去嘗試各種不當的行為。
總之,當孩子開始頂嘴時,父母應該立刻採取上述的四個步驟來處理,這樣孩子就會了解父母不但說得到、做得到,而且還會堅持到底。
@如何應付媒體上的頂嘴-
要打擊受媒體所驅使的頂嘴行為,最好的方式就是和孩子一起觀賞那些充斥著頂嘴畫面的電視節目和電影,然後在節目結束後讓孩子知道,電視或電影裡面的那種說話方式在家裡是不被允許的。你可以這麼說:「我想這部影集裡的那個家庭或許覺得無所謂,但在我們家裡是絕對不可以的。」而且還必須非常清楚地指出你不贊同的是哪一段頂嘴的畫面。
舉個例子來說,在一部非常受歡迎的輔導級兒童電影當中,主角對一位社工人員展開一連串充滿敵意的頂嘴,最後還用髒話罵他。
這時你可以跟孩子說:「我不喜歡那個小男孩說話的口氣,還有他罵人的那些髒話。」
而你的孩子可能會反駁說:「可是他罵的那個社工又不是什麼好人,我覺得他被罵根本就是活該。」
接下來你有好幾種回答方式,可以回應孩子的質疑,以下是專家們提出的幾種建議:
1.「小孩子用尊重的口氣一樣可以陳述事實,不需要用頂嘴的方式。」
然後請你的孩子幫電影裡面的這個小男孩想出幾種可能的方法,看要如何能用尊重的方式讓大人了解他的想法。當然,你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動動腦。
2.「那個小男孩是電影裡的人物,就像是故事書裡虛構的人物一樣,他不是一個真正的小孩,在我們家裡絕對不可以有像它那樣的行為出現」
你現在所展現的,是將現實生活與媒體世界劃分開來的艱鉅任務。
3.「我們家裡絕對不允許有侮辱和猥褻的說話方式,就是這樣。」
聽到這樣的話,孩子絕不敢妄想自己說了侮辱和猥褻的話還能安然無事。
跟孩子一同看電視或電影也是與孩子相處及互動的方式之一,而相處和互動在親子關係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環,透過這樣的相處模式,可以避免孩子因為犯錯而遭受處罰。
要想了解孩子內心世界,就要製造討論話題的機會,一昧的制止孩子發言,孩子只會化明為暗,撒謊或是冷漠。不必擔心孩子頂嘴,大人與小孩最大的不同點就是耐性,如果你的耐性被孩子擊垮了,也就是說你比孩子沒有耐性,或亂了性子,父母出言不遜,親子關係惡化,你就是不及格的父或母。甚至孩子知道你沒耐性的弱點,孩子想達到目的只要驢你幾下,你肯定投降。孩子頂嘴激怒你,你反而要心平氣和跟孩子打太極,孩子耐性崩潰,只好唯父或母命是從。以後也不敢再跟父母驢一些似是而非的要求。
頂嘴是個負面的字眼,孩子社會經驗不足,不懂得隱藏、美化語言,想法單純毫無心機,話語經常脫口而出。孩子的行為或有桀驁不馴口語帶有乖張失禮,父母就要反躬自省,孩子的學習對象來自父母平常的處事態度。如果孩子的說話語氣和態度學自同儕間相互感染,我會對著孩子說
「你需要這樣跟老媽(老爸)講話嗎?」
「你這樣說對你有什麼好處?」
「當我知道你有這樣的想法,我覺得…(很難過、很失望、很奇怪…),因為…」 這是『我訊息』的基本句型,親子間要經常使用。
「我覺得你的想法很特別(和我想的不一樣,和一般不同…),要我同意你的看法,請你說服我」
「如果你提不出任何原因,請你照著基本道理做」
「我覺得….」(同理心的說法)
孩子伶牙利嘴,自信,抒發己見,這樣的孩子進入學校、社會團體有他們的領袖魅力,學習力強,有團隊組織能力,這不也是當家長的期望。
摘錄自《如何有效處理孩子頂嘴》
奧黛莉.瑞克、凱珞琳.克勞德◎合著 茂出版社出版
無論是哪一個年齡層的孩子,口語上不禮貌的表現對於家長、保姆和老師來說,都是相當困擾且令人沮喪的行為問題,不但會阻礙親子間正常的溝通管道,對孩子將來的人際關係與心智發展,更會造成不良的影響。聰明的父母不妨和我們分享一套簡單明確的四步法,除了能有效終結孩子頂嘴的行為,更有助於恢復學齡前到青少年親子關係的平衡發展。
處理頂嘴的四步法-孩子頂嘴時,可以採取以下幾個簡單的步驟來處理。
步驟 1:首先,作家長的必須要知道什麼樣的行為算是頂嘴。判別的方法很簡單:如果孩子的行為讓家長覺得傷心、難堪、惱怒甚至無助,那麼這樣的行為就是頂嘴。
步驟 2:接下來是選擇正確的應付代價。家長平時就應該先想好頂嘴行為的應付代價,而非臨時決定。例如當孩子做出無理頂撞父母的行為時,最理所當然應付的代價,就是禁止他去做他喜歡或事先計畫好的事情—不准去看電影或不許去朋友家。
步驟 3:再來就是將應付代價付諸實現。例如媽媽必須告訴孩子他不能去朋友家玩,然後平心靜氣地對孩子說,他出言頂撞的舉動讓媽媽得花許多時間、精力和愛心來處理,這種行為非常要不得,所以他今天不准去朋友家玩。如果孩子對媽媽的這番話表示強烈的抗議(通常都會如此),那麼媽媽就應該採取下一個步驟。
步驟 4:處理孩子頂嘴的第四個步驟是對孩子的憤怒抗議置之不理。媽媽一開始應不去理會孩子的抗議,繼續做自己的事,如果孩子依然不肯罷休,那麼媽媽應該冷靜地把正在大聲抗議的孩子帶進房間,讓他一個人獨自留在房裡,不給他任何機會和媽媽討價還價,迫使媽媽改變心意。
對某些家長而言,以上這四個步驟看起來或許很容易執行,但對於那些過度溺愛孩子的家長來說卻是一大挑戰,必須要有很大的決心、經常的練習和堅決的自制力才能完成。其中的一個大難題在於,現代的父母都想成為孩子的好朋友,而非扮演老師或上司之類的權威角色,但是他們很難了解,有時候孩子根本就不想當父母的好朋友,反而會像典型的叛逆少年一樣,刻意去嘗試各種不當的行為。
總之,當孩子開始頂嘴時,父母應該立刻採取上述的四個步驟來處理,這樣孩子就會了解父母不但說得到、做得到,而且還會堅持到底。
@如何應付媒體上的頂嘴-
要打擊受媒體所驅使的頂嘴行為,最好的方式就是和孩子一起觀賞那些充斥著頂嘴畫面的電視節目和電影,然後在節目結束後讓孩子知道,電視或電影裡面的那種說話方式在家裡是不被允許的。你可以這麼說:「我想這部影集裡的那個家庭或許覺得無所謂,但在我們家裡是絕對不可以的。」而且還必須非常清楚地指出你不贊同的是哪一段頂嘴的畫面。
舉個例子來說,在一部非常受歡迎的輔導級兒童電影當中,主角對一位社工人員展開一連串充滿敵意的頂嘴,最後還用髒話罵他。
這時你可以跟孩子說:「我不喜歡那個小男孩說話的口氣,還有他罵人的那些髒話。」
而你的孩子可能會反駁說:「可是他罵的那個社工又不是什麼好人,我覺得他被罵根本就是活該。」
接下來你有好幾種回答方式,可以回應孩子的質疑,以下是專家們提出的幾種建議:
1.「小孩子用尊重的口氣一樣可以陳述事實,不需要用頂嘴的方式。」
然後請你的孩子幫電影裡面的這個小男孩想出幾種可能的方法,看要如何能用尊重的方式讓大人了解他的想法。當然,你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動動腦。
2.「那個小男孩是電影裡的人物,就像是故事書裡虛構的人物一樣,他不是一個真正的小孩,在我們家裡絕對不可以有像它那樣的行為出現」
你現在所展現的,是將現實生活與媒體世界劃分開來的艱鉅任務。
3.「我們家裡絕對不允許有侮辱和猥褻的說話方式,就是這樣。」
聽到這樣的話,孩子絕不敢妄想自己說了侮辱和猥褻的話還能安然無事。
跟孩子一同看電視或電影也是與孩子相處及互動的方式之一,而相處和互動在親子關係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環,透過這樣的相處模式,可以避免孩子因為犯錯而遭受處罰。
2010年12月30日 星期四
吹風機溫暖穴位 不怕冷吱吱
天氣冷颼颼,民眾不出門,還是感覺一股寒意鑽進骨頭裡,署立基隆醫院中醫科主任何廷俊提供足三里、勞宮穴等五個穴位,民眾可以用吹風機溫吹五到十分鐘,或是每天二到三次,每次點按、搓、摩、揉共一百下,可保氣血循環順暢,讓身體有暖意,不怕手腳冷吱吱。
何廷俊說,冬天氣溫下降,血管收縮,更使得四肢末梢血液受阻,因而手腳冰冷。民眾可以自己輕鬆做好氣血循環、保暖工作。按摩方式可用吹風機、按、搓、揉、摩方法。
一、勞宮穴:位置在掌心橫紋中,當屈指握拳時,第三掌骨橈側,中指指尖所點處取穴。
二、足三里:位置在膝蓋外側、膝眼直下三寸(以自己的手橫著放,約四根手指橫著的寬度),距離脛骨前緣外側一橫指(拇指關節寬)處,正當脛骨前肌上。
三、三陰交:位置在小腿內側,腳踝骨尖的最高點往上三寸(以自己的手橫著放,約四根手指橫著的寬度),脛骨後緣靠近骨邊凹陷處。
四、湧泉穴:位置在足底(去趾)前三分之一處,足趾蹠屈時呈凹陷處在腳底板不包含腳趾前面三分之一處,在第二、三趾骨間取穴。
五、神闕穴:位置位於肚臍正中,故又名臍中,此穴多採用灸法為主,多用隔鹽灸,或隔薑灸,民眾現在可以用暖暖包放置在肚臍上,但是要注意時間不宜過久。
何廷俊說,冬天氣溫下降,血管收縮,更使得四肢末梢血液受阻,因而手腳冰冷。民眾可以自己輕鬆做好氣血循環、保暖工作。按摩方式可用吹風機、按、搓、揉、摩方法。
一、勞宮穴:位置在掌心橫紋中,當屈指握拳時,第三掌骨橈側,中指指尖所點處取穴。
二、足三里:位置在膝蓋外側、膝眼直下三寸(以自己的手橫著放,約四根手指橫著的寬度),距離脛骨前緣外側一橫指(拇指關節寬)處,正當脛骨前肌上。
三、三陰交:位置在小腿內側,腳踝骨尖的最高點往上三寸(以自己的手橫著放,約四根手指橫著的寬度),脛骨後緣靠近骨邊凹陷處。
四、湧泉穴:位置在足底(去趾)前三分之一處,足趾蹠屈時呈凹陷處在腳底板不包含腳趾前面三分之一處,在第二、三趾骨間取穴。
五、神闕穴:位置位於肚臍正中,故又名臍中,此穴多採用灸法為主,多用隔鹽灸,或隔薑灸,民眾現在可以用暖暖包放置在肚臍上,但是要注意時間不宜過久。
2010年12月28日 星期二
你是「做人的事」還是「做事的人」?
服務業有兩個最重要的元素,就是「做事」跟「做人」。到底我們是「做人的事」還是「做事的人」?這是服務業層次高低最重要的關鍵。
服務業的核心價值,就是進行服務的人了解他是在「做人的事」。兩者差別有多大?我想講個小故事。
最近發生一件事,幾乎是從這個飯店開幕到現在,最讓我生氣的一次。去年10月,有對日本夫婦慕名到我們飯店來住,對飯店設施提出非常詳細的建議,還把修正意見嚴謹寫成一封信寄給我,我非常感動,就回信表達感謝,另外寄了一張住宿券,希望他再回來住,看看我們改進的成果。
他在給我的回信中提到,他太太很會做日本的「手紙」,類似手工的信紙或包裝紙,在日本也擔任老師教學。他很高興回到飯店,跟我們的員工或顧客分享。
去年11月,我知道他將再度造訪,趕快請公關幫他安排在館內辦活動。但開始前1小時,我問同事有多少人參加?竟然只有2位房客,其餘4位是我們的員工!而人這麼少的原因,是因為訂房部沒有好好跟當天房客說明,公關部也只當成例行活動,完全沒有想到對方付出多少、準備多久,這是多麼難得的機會。當下,我非常生氣,把所有主管跟負責同事都叫來,徹徹底底罵了一頓。
為什麼要罵他們?因為客人的熱心,還有之前與飯店的美好回憶,才促成今天的因緣,這都是人的心意。然而,一旦放進組織裡,它卻變成每天的一件「事」。其實我們經辦的同事都知道背後的故事,應該希望更多顧客來分享,讓感情不斷在其中交流,故事繼續下去。但當大家把事情當成事情辦,故事就跟著結束了。每個人都從「做人的事」變成「做事的人」時,一個高級的飯店服務業,也就變成20年前台灣的公家機關,這不是很可笑嗎?
「事」沒有回饋,「人」才有感情
有人或許會問:6個人參加跟600個人參加活動的差別在哪?問題不是這個。我生氣的原因,在於我們工作的原點是替人服務,我在意的是大家有沒有心意,能否莫忘初衷。只要努力過,
也許結果還是不好,沒有關係。
類似的情況可能每天都有,因為飯店365天、24小時有做不完的例行工作,這是我們最大的敵人。但時時提醒自己每件事的背後「有人在」,工作才不會讓人痛苦。如果只是努力做「事」,「事」是沒有回饋的,最多只是把它做完。人的感情不斷在組織中流動,你才會感受到溫暖。何況,再routine的工作,當中也有很多趣味在。像我們有個常客住在屏東,來過20多次,每次都開6小時車來。如果check in時不去想他家在哪裡,就會把他當作一般客人,但如果知道他從這麼遠來,每次看到他都會高興好幾倍。
服務客人,不是服務主管
「手紙」活動一共兩天,第1天我發過脾氣後,第2天來了十幾個客人。其實很簡單,我們只多做了一張大海報放在櫃臺旁,也打電話給第2天要來的客人,介紹這個活動。後來我送這對日本夫婦離開,他們非常高興,不僅看到飯店設施的改善,也看到我們的心意,送了好幾幅作品留念,說明年還會再來。
只是,一個服務型企業絕不能只在總經理發脾氣時才知道如何服務,每個員工都必須意識到,工作的價值不是服務主管,而是服務客人。
正因為我們每天做的都是日常工作,更應時刻提醒自己:每件事的背後,都是「人」。做服務業的人有這種觀念,並不是使自己更累,而是最好的指引,帶你走得更遠。這是力量,不是負擔,才能推得你不斷向前追求卓越,它也是這個行業最基本的信念。
2個延伸思考:
1.如果你是主管,你的員工到底在服務你,還是客人?你要怎麼避免員工出現這種問題?你要怎麼溝通,讓員工知道要照顧客人而不是照顧你?
2.如果你是員工,如何在自己的工作中創造良性循環?有時「想做好」的念頭會被主管或公司抹煞,該怎麼辦?如果公司明明是服務業,卻沒有很好的想法,該不該考慮換公司?
服務業的核心價值,就是進行服務的人了解他是在「做人的事」。兩者差別有多大?我想講個小故事。
最近發生一件事,幾乎是從這個飯店開幕到現在,最讓我生氣的一次。去年10月,有對日本夫婦慕名到我們飯店來住,對飯店設施提出非常詳細的建議,還把修正意見嚴謹寫成一封信寄給我,我非常感動,就回信表達感謝,另外寄了一張住宿券,希望他再回來住,看看我們改進的成果。
他在給我的回信中提到,他太太很會做日本的「手紙」,類似手工的信紙或包裝紙,在日本也擔任老師教學。他很高興回到飯店,跟我們的員工或顧客分享。
去年11月,我知道他將再度造訪,趕快請公關幫他安排在館內辦活動。但開始前1小時,我問同事有多少人參加?竟然只有2位房客,其餘4位是我們的員工!而人這麼少的原因,是因為訂房部沒有好好跟當天房客說明,公關部也只當成例行活動,完全沒有想到對方付出多少、準備多久,這是多麼難得的機會。當下,我非常生氣,把所有主管跟負責同事都叫來,徹徹底底罵了一頓。
為什麼要罵他們?因為客人的熱心,還有之前與飯店的美好回憶,才促成今天的因緣,這都是人的心意。然而,一旦放進組織裡,它卻變成每天的一件「事」。其實我們經辦的同事都知道背後的故事,應該希望更多顧客來分享,讓感情不斷在其中交流,故事繼續下去。但當大家把事情當成事情辦,故事就跟著結束了。每個人都從「做人的事」變成「做事的人」時,一個高級的飯店服務業,也就變成20年前台灣的公家機關,這不是很可笑嗎?
「事」沒有回饋,「人」才有感情
有人或許會問:6個人參加跟600個人參加活動的差別在哪?問題不是這個。我生氣的原因,在於我們工作的原點是替人服務,我在意的是大家有沒有心意,能否莫忘初衷。只要努力過,
也許結果還是不好,沒有關係。
類似的情況可能每天都有,因為飯店365天、24小時有做不完的例行工作,這是我們最大的敵人。但時時提醒自己每件事的背後「有人在」,工作才不會讓人痛苦。如果只是努力做「事」,「事」是沒有回饋的,最多只是把它做完。人的感情不斷在組織中流動,你才會感受到溫暖。何況,再routine的工作,當中也有很多趣味在。像我們有個常客住在屏東,來過20多次,每次都開6小時車來。如果check in時不去想他家在哪裡,就會把他當作一般客人,但如果知道他從這麼遠來,每次看到他都會高興好幾倍。
服務客人,不是服務主管
「手紙」活動一共兩天,第1天我發過脾氣後,第2天來了十幾個客人。其實很簡單,我們只多做了一張大海報放在櫃臺旁,也打電話給第2天要來的客人,介紹這個活動。後來我送這對日本夫婦離開,他們非常高興,不僅看到飯店設施的改善,也看到我們的心意,送了好幾幅作品留念,說明年還會再來。
只是,一個服務型企業絕不能只在總經理發脾氣時才知道如何服務,每個員工都必須意識到,工作的價值不是服務主管,而是服務客人。
正因為我們每天做的都是日常工作,更應時刻提醒自己:每件事的背後,都是「人」。做服務業的人有這種觀念,並不是使自己更累,而是最好的指引,帶你走得更遠。這是力量,不是負擔,才能推得你不斷向前追求卓越,它也是這個行業最基本的信念。
2個延伸思考:
1.如果你是主管,你的員工到底在服務你,還是客人?你要怎麼避免員工出現這種問題?你要怎麼溝通,讓員工知道要照顧客人而不是照顧你?
2.如果你是員工,如何在自己的工作中創造良性循環?有時「想做好」的念頭會被主管或公司抹煞,該怎麼辦?如果公司明明是服務業,卻沒有很好的想法,該不該考慮換公司?
2010年12月26日 星期日
你開對窗了嗎?
一個明亮的清晨,一個小女孩打開一扇窗子向外張望,她看到窗外有個人正在埋葬她心愛的小狗,女孩為動物生命的殞落而淚流滿面。 她的外祖父看到了,把小女孩牽到另一個窗台,打開窗,窗外是一片盛開的玫瑰花園,花瓣上的露珠正在晨曦中閃耀著光芒,那種晶瑩剔透就像是顆珍珠一樣。小女孩望著繽紛的玫瑰園,很快就忘掉了舊有的悲傷,開朗的心境使她的臉上泛起了燦爛的笑容,外祖父托起了外孫女的下巴說:「孩子,你悲傷哭泣,心情鬱悶,是因為你開錯了窗子。」
我很喜歡這個充滿生活感悟的故事,不論是生活或是職場工作,我們都會經歷許多心情的起伏,在每一個心情的轉彎處,你都會在窗外看到不同的風景,重點是你可以決定你要開啟的是哪一扇窗?
一位朋友到辦公室來,談到了這幾年工作的不順遂,談到了辛苦打拚不眠不休工作之後,仍須另謀出路的無奈。
聽完他的故事,雖然為他遭受不公平的待遇而義憤填膺,但我終究也只能扮演好傾聽者的角色。
在他的窗外,像是被原子彈轟過的廢墟一樣,草木不生,狼煙四起。我帶他看著辦公室旁的落地窗,窗外是台北市捷運線的工程,我告訴他
,我偶爾也會抱怨過馬路時的不方便,但大多數的時候我在心中倒數計時,因為再過3年,搭捷運可以不用轉車就通到家裡附近了,那時內湖科技園區也不會那麼塞了,而且仰頭一望,台北盆地北郊的山巒就在眼前綿延,那如龍騰般的山脊就在雲霧間飛起,哪兒是龍頭、哪兒是龍尾清晰可見……。 望著這絕佳的景致,朋友也似乎看出了興頭,幾天以後他打電話給我,在我送他離開之後,他找到了登山的步道,循著石階一步一步的前進
,那天黃昏,他就在山上的涼亭欣賞台北市夕陽的萬丈光芒。他突然領悟用更高的視野來面對困境,他並不是一無所獲,他領悟了雖然辛苦,但他也累積了別人可能要花更多時間才能學會的東西,而且這些經驗、知識、人脈也許會在人生的另一個轉彎處又再度發光!
就在那一刻,他也開啟了人生最重要的一扇窗。
別埋怨自己老是碰不到好老闆,別覺得總是在職場上犯小人,別老是怪自己時運不濟,那不是你的「命運」,那是你的「選擇」!
我很喜歡這個充滿生活感悟的故事,不論是生活或是職場工作,我們都會經歷許多心情的起伏,在每一個心情的轉彎處,你都會在窗外看到不同的風景,重點是你可以決定你要開啟的是哪一扇窗?
一位朋友到辦公室來,談到了這幾年工作的不順遂,談到了辛苦打拚不眠不休工作之後,仍須另謀出路的無奈。
聽完他的故事,雖然為他遭受不公平的待遇而義憤填膺,但我終究也只能扮演好傾聽者的角色。
在他的窗外,像是被原子彈轟過的廢墟一樣,草木不生,狼煙四起。我帶他看著辦公室旁的落地窗,窗外是台北市捷運線的工程,我告訴他
,我偶爾也會抱怨過馬路時的不方便,但大多數的時候我在心中倒數計時,因為再過3年,搭捷運可以不用轉車就通到家裡附近了,那時內湖科技園區也不會那麼塞了,而且仰頭一望,台北盆地北郊的山巒就在眼前綿延,那如龍騰般的山脊就在雲霧間飛起,哪兒是龍頭、哪兒是龍尾清晰可見……。 望著這絕佳的景致,朋友也似乎看出了興頭,幾天以後他打電話給我,在我送他離開之後,他找到了登山的步道,循著石階一步一步的前進
,那天黃昏,他就在山上的涼亭欣賞台北市夕陽的萬丈光芒。他突然領悟用更高的視野來面對困境,他並不是一無所獲,他領悟了雖然辛苦,但他也累積了別人可能要花更多時間才能學會的東西,而且這些經驗、知識、人脈也許會在人生的另一個轉彎處又再度發光!
就在那一刻,他也開啟了人生最重要的一扇窗。
別埋怨自己老是碰不到好老闆,別覺得總是在職場上犯小人,別老是怪自己時運不濟,那不是你的「命運」,那是你的「選擇」!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