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8日 星期四

多走路 有益身心健康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醫學系最近讓糖尿病患者、周邊血管疾病患者進行一項居家走路計畫,結果發現,這些患者的走路速度、生活品質都獲得改善。

研究人員崔西‧柯林斯將研究成果發表於「糖尿病照護」期刊。共有一百四十五位患者參與研究,其中一百位是男性,這些人都有糖尿病、周邊血管疾病。研究人員將他們分成兩組,一組採一對一互動交流,患者每周都要參加跑步機訓練課程,有教練會給予適當建議,每隔兩周,也會有人以電話關心運動進度,持續六個月時間。另一組則是控制組,研究人員每個月會打兩次電話關心運動狀況。兩組都會看七分鐘的周邊血管疾病衛教錄影帶。

研究人員發現,居家走路運動計畫可以幫助糖尿病患者、周邊血管疾病患者改善走路速率,患者生活品質也提升不少。研究人員表示,對於高風險族群,這樣的計畫或可帶來幫助。

周邊血管病變就是「周邊血管疾病」,症狀包括疼痛、間接性跛行、其他症狀還有患部脈搏很微弱,甚至患部脈搏消失、皮膚有時也會蒼白冰冷,或呈現暗紫顏色,嚴重患者,甚至可能出現皮膚潰爛。

薏仁降膽固醇 不輸燕麥


燕麥因其降血脂之效,國人開始風行燕麥食品,相關商品樣樣熱賣,其實我們在食物中吃到的薏仁,對於降低膽固醇也有幫助喔! 在飲食保健上,燕麥一直是國人接受度很高、很夯的降膽固醇食物,只要血膽固醇偏高,燕麥一定是首被推薦的食品;其實,可以降低膽固醇的食物並不是只有燕麥,同屬於五穀根莖類的薏仁,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高雄市立聯合醫院營養室主任謝藍琪表示,2010年國人10大死因排行榜中,心臟病、腦血管疾病,仍維持排行前3名,而膽固醇過高容易造成血管動脈粥狀硬化,進一步導致心血管疾病,如冠狀動脈心臟病、腦血管疾病等,令人憂心,透過飲食來預防膽固醇過高已刻不容緩。
中醫博士張廷堅則表示,大家對薏仁的印象多半是用在四神湯,或夏天喝杯冰冰涼涼的薏仁湯,可以去除身上多餘的水分和美白效果。其實早在古老時候,薏仁的成分與功效就有記載,薏仁在藥用植物學中稱為「意苡」,屬於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為含蛋白質及脂肪最高之禾穀。台灣主要在秋冬採實,碾去果殼,曬乾後稱之為「薏苡仁」、「苡仁」。一般常用的薏仁為白薏仁,是薏仁除去外殼與種皮的穀仁,外皮為深咖啡色,維生素B群與纖維質較完整。
經濟實惠的抗老食物
謝藍琪表示,《本草綱目》卷23中記載:「薏苡仁具有鎮咳、抗癌作用;主治肺結核及胃癌。」在中國本草學上,記載著薏仁具有抗發炎、抗氧化、抗過敏、抗菌、降血脂、解熱、鎮痛、促進免疫等之功效,且因薏仁價格便宜,因此,薏仁有抗衰老食物的「平民天后」美譽。
張廷堅表示,薏苡仁早在漢代張仲景《金匱要略》第9篇胸痺心痛短氣病脈證治中,就被使用在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療,「胸痺緩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所謂胸痺就是:胸部憋悶、疼痛,甚則胸痛徹背、呼吸氣短、喘息不得臥等臨床病證。類同西醫的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過程中出現的胸悶、胸痛(胸痺)症狀。當時醫聖張仲景觀察到,心肌和冠狀動脈血氧量不夠,使病人感覺胸悶或疼痛,所以用附子強心散寒,再用薏仁降血中膽固醇、三酸甘油酯,以緩解動脈硬化,改善血管收縮能力的不足,在當時的醫學環境與條件下,是一項偉大的成就。
降低冠狀動脈心臟病風險
謝藍琪表示,薏仁與燕麥一樣在食物六大類中,都屬於五穀根莖類,薏仁所含的營養成分包括醣類(59.2%)、蛋白質(14.2%)、脂肪(11%)、水溶性纖維(1.2%)、灰份(12.8%)、薏仁酯、類黃酮、維生素(B1、B6)、鈣、鐵及磷等。因此,煮熟的薏仁每50g含有蛋白質2.8g、醣類13.4g、脂肪1.2g、熱量76大卡。薏仁所含營養成分中的脂肪酸是油酸(50%)及亞麻油酸(28%),許多現代醫藥研究已證實不飽和脂肪酸及膳食纖維,與降低血脂質有關。
謝藍琪則表示,瑞典與美國哈佛大學針對7000名女護士的調查發現,高纖維飲食的婦女,得到冠狀動脈心臟病機會大大降低。如果每天增加5公克的纖維攝取量,得到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機會就會下降37%。一般食物如果含纖維量多,則其他營養成分如脂肪、熱量多半含量低,非常符合預防心臟血管疾病的飲食要求。
1天50~100公克薏仁,保護心血管
如果食物吃起來的感覺是屬於脆、軟、滑、粘或是有彈性,多半是含有水溶性膳食纖維,例如黑木耳、薏仁、芹菜、海帶等,都是屬於高纖維性的食物。其中的薏仁,不僅可以美白,根據中原大學生物科技系主任蔡敬民的研究發現,每天食用50~100公克的薏仁,發現受試者服用薏仁一個月後,可減緩正常人及高血脂症患者餐後三酸甘油酯、血糖、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上升濃度,且薏仁仍有其他未知的降血脂成分。
屬於水溶性纖維的薏仁,還可以加速肝臟排除膽固醇,並有效降低血脂,效果比公認有效的燕麥還好,甚至還有燕麥所沒有的降血糖功能。而且只要每天吃50~100公克薏仁,即可預防高血脂症、高血壓中風及心臟血管。
謝藍琪提醒,由於薏仁屬於五穀根莖類,吃多了熱量一樣會增加,因此,除了可以加入四物湯之外,也可以與糙米或五穀米,一起煮成米飯當成主食。除了可降低膽固醇、對血糖控制有幫助外,又容易有飽足感。
另外要注意的是,儲存時應注意溫度及濕度,溫度不可太高且要保持乾燥,否則與其他主食類一樣,容易產生黃麴毒素,造成對肝臟損傷引發肝癌。張廷堅亦叮嚀,若以同樣份量比較,薏仁之熱量高於燕麥、米飯、麵食,所以,攝取薏仁的量要適度,肥胖者不宜食用帶甜的薏仁藥膳。
炎炎夏日中來碗清涼的薏仁蒟蒻湯,熱量低又解熱,還可以降膽固醇,也不會有添加塑化劑疑慮,真是一舉多得。
更新日期:2011-09-07 記者:文/常春月刊 

2011年9月6日 星期二

「甜檸檬心理」和「酸葡萄心理」


一個是吃不到,丑化得不到的東西。
一個是反吃別的,美化得到的東西。
心理防衛方式實質是一樣的,都是因自己的真正需求無法達到滿足並產生受挫感時,為了消除和減輕內心不安,編造一些“理由”,以此進行自我安慰。

消除受挫感


當遇到挫折時,人們往往會產生一種受挫感,較為典型的心理防衛方式是“酸葡萄心理”和“甜檸檬心理”。
“酸葡萄心理”,就像狐狸喫不到葡萄而說葡萄是酸的一樣,即丑化得不到的東西。“甜檸檬心理”,就像狐狸喫不到甜葡萄,隻好喫酸檸檬,卻硬說檸檬是甜的,即美化得到的東西。
這兩種心理防衛方式實質是一樣的,都是因自己的真正需求無法達到滿足並產生受挫感時,為了消除和減輕內心不安,編造一些“理由”,以此進行自我安慰。它反映了當事人的心理素質是具有某種消化受挫感的彈性,可以幫助人在遇到挫折時從憂傷中解脫出來,靈活地松動既定的,可望而不可及的追求目標,暫時保持一種良好的心態,防止行為上出現偏差。
逆境給人的受挫感固然會增添心靈上的痛苦,但也可能把人鍛煉得更加成熟和堅強。因此,掌握一套對付心理挫折的防衛方式,有助於恢復心理平衡。
資料來源 http://www.booker.com.cn/big5/paper70/1/class007000002/hwz18540.htm 


酸葡萄和甜檸檬心理


合理化作用又叫掩飾作用,是指個人遭受挫折或無法達到所要追求的目標,以及行爲表現不符合社會規範時,用有利于自己的理由來爲自己辯解,將面臨的窘迫處境加以文飾,以隱瞞自己的真實動機或願望,從而爲自己進行解脫的一種心理防衛術。合理化作用是人們運用得最多的一種心理防衛機制,其實質是以似是而非的理由證明行動的正確性,掩飾個人的錯誤或失敗,以保持內心的安寧。

一般說來,每種現象或事件的發生,都可用許多理由與方法進行解釋。合理化則是從個體的心理需要出發,從一系列理由中選擇其中一些合乎自己內心需要的理由去特別强調,而忽略其他理由,以避免心理上的痛苦。古時候有個故事,說是一個吝嗇的主人帶了僕人外出,途經一所小店,主仆二入進去各吃了一碗面當作晚飯。作僕人的心想應該由主人付錢,就沒有自己結帳。作主人的礙于面子,勉强替僕人付了錢,心理却極不情願。出得店來,天色已黑,僕人點上燈籠,跟隨在主人身後,慢慢向前趕路。主人因爲剛才的事心裏還在生氣,使借題發揮,轉身對僕人說:“你打著燈籠,却走在我後面,我怎麽看得見路?”僕人一聽,提起燈籠,脚底加油,快走了幾步趕到主人前面照路。哪知氣喘未定,却聽見主人大吼一聲說:“你好大的膽子,居然走到了我的前頭,讓我變成你的跟班了。”僕人一聽,走在前面也不行,便後退一步與主人同行,JLl想這下可行了吧?誰知主人火氣更大,停下來說道:“好了,造反了,你這樣子與我幷肩而行,難道我們是平起平坐的嗎?”僕人無可奈何,只好低聲抗辯:“老爺,我走前也不是,後也不是,平行也不是,請問老爺,您到底要我走到哪里呢?”老爺兩眼一翻說:“把剛才那頓飯錢還給我,你愛走哪里就走哪里。”這雖然是個笑話,却說明瞭同一件事情可以有許多不同的看法,而各種看法雖然不同,却都言之在理。重要的不在于說出來的“理由”,而在于其本來的動機。

同樣的道理,人的行爲常常由許多不同的動機而産生。一般說來,越是發于情感的,越是以自我爲出發點,在各種動機當中所起的作用就越大。但人類往往企圖以冠冕堂皇的大道理來解釋其行爲,以沖淡其潜意識中因自私衝動而引起的不安。這種在一系列的動機當中,選擇一小部分最動聽、最崇高,而且最適合“理性”的動機加以强調,企圖掩蓋其內心所不能接受的原因,仿佛只有這一種原因而無其他,以使自己感覺到心安理得的心理防衛機制,就是合理化作用。一般而言,小孩到了四、五歲,隨著言語及思維能力的發展,已經會使用合理化作用,而且很喜歡用,所以聽起來常常覺得他們在强辭奪理。比如說,2歲的妹妹手上拿了一顆糖果,4歲的哥哥伸手就搶了過來,還沒等放到口中,妹妹就哭了起來,媽媽趕來追問究竟,妹妹一邊哭一邊伸手指哥哥手中的糖果,媽媽責駡哥:“爲什麽搶妹妹的糖果?”哥哥便將此合理化,說:“我不是‘搶’妹妹的糖,我是替妹妹把糖果‘拿’開,怕妹妹吃壞了牙齒。”

合理化作用與外射作用不同。外射作用是將自己內心無法接受的感覺、動機及行爲歸于別人,以保持自己心靈的寧靜。合理化作用則在爲自己找冠冕堂皇的理由,在此過程中或前提之下,往往委過于人。比如.一位學生考試末及格,即歸咎于教師教得不好。其實,考試失敗的原因有很多,像天資不够、沒有用心聽講、準備不充分等等,幷不一定是教學問題。然而,承認前面任何一種理由,都會引起自己心中的不快,如果歸咎于教師教得不好,就心安理得了,所謂“天亡我也,非我之過”。

合理化的另外…種表現是,在追求某一種東西而得不到時,爲了沖淡自己內心的不安,就得爲自己找一個言之成理的“理由”。于是常常將對方貶低,認爲幷非我追求不力、條件不够,而是“不值得”太賣力,藉以安慰自己。《伊索寓言》中吃不到葡萄便說葡萄酸的狐狸,就是很好的例子。有的男性追不到某一女孩,就說:“哼:那種女孩子,水性楊花,嫁給我,我都不要!”這種認爲自己得不到或沒有的東西就是不好的現象,即稱爲“酸葡萄”心理。容貌平平的女人,特別相信“紅顔薄命”,也是這個道理。

另一種與此恰恰相反的合理化作用,稱之爲“甜檸檬”心理。具有“甜檸檬”心理的人,不說自己得不到的東西不好,却百般强調凡是自己所有的東西,都是好的。如果他得不到葡萄,只有檸檬,就認爲檸檬是甜的,這樣也可以减少內心的失望和痛苦。比如說,有的孩子,天資稍差,智力平平,便安慰自己說“憨人有憨福”;有人被偷了,就說“失財免灾”;有的女子,姿色平平,嫁個木訥寡言的丈夫,却說“這才可靠呢!”這種知足常樂的心理防衛機制,不失爲一種幫助人們接受現實的好方法。所以說,合理化作用運用得當,可以消除心理緊張、緩和心理氣氛、减少攻擊性衝動和攻擊行爲産生的可能性。若運用過度,則會妨礙人們去追求真正需要的東西。

例如有些存在心理障礙的病人,也常用合理化作用來處理問題。有位病人,懷疑鄰居故意與他爲難,製造聲響來騷擾他。于是强調鄰居應該和平共處、互相幫助、互敬互愛。但却時常批評他的鄰居不講道理、沒良心、罪大惡極……當他“覺得”鄰居在吵鬧他時,馬上凶狠狠地跑到別人家裏,高聲責駡,有時甚至動手打人。他不但不承認自己脾氣暴躁,反而認爲他是在教育大家和平相處,完全合理。
參考資料:http://www.epochtimes.com/b5/3/7/8/c135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