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又被稱為藥王孫天醫,是中國古代著名的醫生,亦是 氣功養生的實踐家。他在西魏時代出生,相傳他活到141歲才仙遊,可見他的長壽心得實在值得學習。孫思邈少時因病學醫,博通經史百家學說,隋唐時曾推拒當 官,唐太宗更親自上山拜會,名噪一時。不過,更為出名的,是他總結了唐代以前的臨床經驗和醫學理論,編成兩部醫學巨著:《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孫思 邈是中國四大發明:火藥的發明家。在《丹經內伏硫黃》書中,記述他用硝石、硫黃和木炭混在一起,製成火藥。
孫思邈,世稱孫真人,后世尊之為藥王,唐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孫家塬人,約生于隋文帝開皇元年(581),卒于唐高宗永淳元年(682),享年101歲。他的學問非常淵博,對醫藥造詣很深,特別對藥物學有相當深的研究,是一位著名的醫藥學家。
孫 氏自幼聰穎洞達,敏慧強記,7歲能夠日誦千言,人稱圣童。孫氏博學多聞,涉獵群書,20歲博通經史百家之說,善談道學,兼好釋典。因他少時體弱多病,常請 醫生診治,以致耗盡家資,所以從青年時代他就立志以醫為業,為民除病,并刻苦研習岐黃之術。由于醫術嫻熟,遠近求醫者甚多。成年以后,隱居在太白山從事醫 書著作及煉丹活動。隋文帝、唐太宗、高宗均曾召他作官,都被他婉言謝絕,而一心一意致力于醫藥研究工作。
孫 思邈歷經隋唐兩代,是一位知識淵博、醫術精湛的醫家。然而他不慕名利,以醫生為終身職業,長期生活在民間,行醫施藥,治病救人。他診病治療,不拘古法,兼 采眾家之長,用藥不受本草經書限制,根据臨床需要,驗方、單方通用;所用方劑,靈活多變,療效顯著。他對民間醫療經驗極為重視,經常不辭辛勞地跋山涉水, 不遠千里訪詢;為得一方一法,不惜千金,以求真傳。輾轉于五台山、太白山、終南山、峨嵋山等地,采集藥材、炮制藥物,提煉丹藥,深究藥性。他對民間常見 病、多發病、地方病多有研究,救治過許多疑難危重病人。他不僅精于內科,而且兼擅外科、婦科、小儿科、五官科、眼科,并對攝生、食療、針灸、預防、煉丹等 都有研究,同時具有廣博的藥物學知識和精湛的針灸技術。這不僅使他成為唐代名極一時的醫學大師,而且使他一變羸弱之體,至百歲而視听不衰。
孫思邈一生以濟世活人為己任,對病人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和同情心,他提出" 大醫精誠"的宏論,至今仍對臨床醫生具有廣泛的教育意義。他要求醫生對技術要精,對病人要誠。他認為醫生在臨症時應安神定志,精心集中,認真負責,不得問 其貴賤貧富,長幼美丑,怨親善友,本族外族,聰明愚昧,要一樣看待;治療中要不避危險、晝夜、寒暑、飢渴与疲勞,全心赴救病人,不得自炫其能,貪圖名利。 這也正是他身體力行,躬身實踐的寫照。他曾親自治療護理麻風病人達600余人;為了方便群眾和醫者,他創立了"阿是穴",并廣泛推廣,至今仍有很大的實用 价值;他為了救治一名急性"尿閉"患者,用蔥管插入病人的尿道,是世界是最早應用導尿法的人。他的高尚醫德和高超醫術足為百世師范,后人贊曰:"其術精而 博,其道深而通。以今知古,由后視今,信其百世可行之法也。"
孫思邈對醫藥學的重大建樹是他首創“复 方”這個概念。孫思邈勇于革新,淘汰了古代醫書中一些不合理的藥方,吸取民間治病積累的寶貴經驗,用新方推動醫學向前發展。 孫思邈的醫學著作,在我國藥物史上有很大成就。他的故鄉盛產藥材,他常常親自去山野采藥。他對白頭翁、黃連可以治痢疾,常山可以治瘧疾,檳榔可以治絛虫 病,朱砂、雄黃可以消毒等等,都做了進一步的研究和肯定。
髮常梳
將手掌互搓 36 下令掌心發熱,然後由前額開始掃上去,經後腦掃回頸部。早晚做 10 次。
頭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經常做這動作,可以明目袪風、防止頭痛、耳鳴、白髮和脫髮。
目常運
( a ) 合眼,然後用力睜開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然後用力睜開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重覆 3 次。
( b ) 搓手 36 下,將發熱的掌心敷上眼部。
這動作可以強化眼睛,糾正近視和懶視。
齒常叩
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齒互叩,無需太用力,但牙齒互叩時須發出聲響。輕輕鬆鬆慢慢做 36 下。
這動作可以通上下顎經絡,幫助保持頭腦清醒,加強腸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骹骨退化。
漱玉津。玉津即津液、口水
( a ) 口微微合上,將舌頭伸出牙齒外,由上面開始,向左慢慢轉動,一共轉 12 圈,然後將口水吞下去。之後再由上面開始,反方向再做一下。
( b ) 口微微合下,這次舌頭不在牙齒外邊,而在口腔裏,圍繞上下顎轉動。左轉 12 圈後吞口水,然後再反方向做一次。吞口水時,盡量想象將口水帶到下丹田。
從現代科學角度分析,口水含有大量酵素,能調和荷爾蒙分泌,因此經常做這動作,可以強健腸胃,延年益壽。
耳常鼓
( a ) 手掌掩雙耳,用力向內壓,然後放手,應該有卜一聲。重覆做 10 下。
( b ) 雙掌掩耳,將耳朵反摺,雙手食指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彈後腦風池穴 10 下,卜卜有聲。
這動作每天臨睡前後做,可以增強記憶和聽覺。
面常洗
( a ) 搓手 36 下,暖手後以後上下掃面。
( b ) 暖手後雙手同時向外圈。
這動作經常做,可以令臉色紅潤有光澤,同時不會有皺紋。
頭常搖
雙手叉腰,閉目,垂下頭,緩緩向右扭動,直至恢復原位為一次,共做 6 次。反方面重覆。
這動作經常做可以令頭腦靈活,防止頸椎增生。不過,注意要慢慢做,否則會頭暈。
腰常擺
身體和雙手有韻律地擺動。當身體扭向左時,右手在前,左手在後,在前的右手輕輕拍打小腹,在後的左手輕輕拍打「命門」穴位。反方向重覆。最少做 50 下,做夠 100 下更好。
這動作可以強化腸胃、固腎氣、防止消化不良,胃痛、腰痛。
腹常揉
搓手 36 下,手暖後兩手交叉,圍繞肚臍順時針方向揉。當自己的身體是一個時鐘。揉的範圍由小到大,做 36 下。
這動作可以幫助消化、吸收、消除腹部鼓脹。
攝谷道,即提肛
吸氣時提肛,即將肛門的肌肉收緊。閉氣,維持數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後呼氣放鬆。
這動作無論何時都可以練習。最好是每天早晚各做 20 至 30 下。相傳這動作是十全老人乾隆最得意的養生功法。
膝常扭
雙腳並排,膝部緊貼,人微微下蹲,雙手按膝,向左右扭動,各做 20 下。
這動作可以強化膝頭關節,所謂「人老腿先老、腎虧膝先軟」。要延年益壽,要由雙腳做起。
常散步
挺直胸膛,輕鬆地散步。最好心無雜念,盡情欣賞沿途景色。
民間有個說法,「飯後走一走,活到九十九」。雖然有點誇張,不過,散步確實是有益的運動。
腳常搓
( a ) 右手擦左腳,左手擦右腳。由腳跟向上至腳趾,再向下擦回 腳跟為一下。共做 36 下。
( b ) 兩手大拇指輪流擦腳心湧泉穴,共做 100 下。
常做這動作,可以治失眠、降血壓、消除頭痛。腳底集中了全身器官的反射區。經常搓腳可以強化各器官,對身體有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